甲公司编制销售预算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甲公司预计每季度销售收入中,有70%在本季度收到现金,30%于下一季度收到现金,不存在坏账。2019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 000万元。假设不考虑增值税及其影响。
资料二:甲公司2020年的销售预算如下表所示。
甲公司2025年销售预算
季度 |
一 |
二 |
三 |
四 |
全年 |
预计销售量(万件) |
500 |
600 |
650 |
700 |
2 450 |
预计单价(元/件) |
30 |
30 |
30 |
30 |
30 |
预计销售收入 |
15 000 |
18 000 |
19 500 |
21 000 |
73 500 |
预计现金收入 |
|||||
上年应收账款 |
* |
* |
|||
第一季度 |
* |
* |
* |
||
第二季度 |
(B) |
* |
* |
||
第三季度 |
* |
(D) |
* |
||
第四季度 |
* |
* |
|||
预计现金收入合计 |
(A) |
17 100 |
(C) |
20 550 |
* |
注:表内的“*”为省略的数值。
要求:
(1)确定表格中字母所代表的数值(不需要列式计算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2021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写字楼停止自用,准备出租给乙公司,拟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预计尚可使用46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存在减值迹象。该写字楼于2017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账面原价为197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22年1月1日,预收当年租金240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甲公司按月将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并结转相关成本。
(3)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考虑到所在城市存在活跃的房地产市场,并且能够合理估计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当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
(4)2024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2150万元。
(5)2025年1月1日,租赁合同到期,甲公司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将该写字楼出售给丙企业,价款为2100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21年12月31日将该写字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资料一:2×18年4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00万元自非关联方购入乙公司5%的股权,甲公司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相关手续当日完成。2×18年6月30日,甲公司所持乙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
资料二:2×18年6月3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4 500万元自非关联方取得乙公司25%的股权,累计持股比例达到30%,相关手续当日完成,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施加重大影响,对该项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核算。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7 000万元,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均与其账面价值相同。
资料三:2×18年9月15日,乙公司以800万元价格向甲公司销售其生产的一台成本为700万元的设备。当日,甲公司将该设备作为行政管理用固定资产并立即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资料四:2×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其所持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加40万元。
资料五:2×19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甲、乙公司均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
(1)编制甲公司2×18年4月1日购入乙公司5%股权时的会计分录。
要求:
(1)计算资产组合M的标准离差率。
甲公司于2018年1月1日购置一条生产线,有四种付款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2020年初支付100万元。
方案二:2018年至2020年每年初支付30万元。
方案三:2019年至2022年每年初支付24万元。
方案四:2020年至2024年每年初支付21万元。
公司选定的折现率为10%,部分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下表所示。
部分货币时间价值系数表
期数(n) |
1 |
2 |
3 |
4 |
5 |
6 |
(P/F,10%,n) |
0.9091 |
0.8264 |
0.7513 |
0.6830 |
0.6209 |
0.5645 |
(P/A,10%,n) |
0.9091 |
1.7355 |
2.4869 |
3.1699 |
3.7908 |
4.3553 |
要求:
(1)计算方案一的现值。
资料一:2×17年7月1日,甲公司开始自行研发A非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7年7月1日至8月31日为研究阶段,耗用原材料150万元,应付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计提研发专用设备折旧250万元。
资料二:2×17年9月1日,A非专利技术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至2×17年12月31日,耗用原材料700万元,应付研发人员薪酬800万元、计提研发专用设备折旧5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2×18年1月1日,该非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甲公司无法合理估计该非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
资料三:2×18年12月31日,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2 050万元。2×19年12月31日,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 950万元。
资料四:2×20年7月1日,甲公司以1 900万元将A非专利技术对外出售,款项已收存银行。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研发A非专利技术时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

